最新消息

iCatch’s SoCs are powering a diversity of camera applications in
multiple markets.

部落格
Sep 13, 2021

車艙監控系統從裡到外提升用路安全

所謂車艙內監控系統(Vehicle 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是指能對汽車內部的乘員,包括駕駛人與乘客,進行保護監視並提供安全警示的系統與裝置,它包括了兩個可以單獨存在與運作的子系統:駕駛監控系統(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DMS)與乘客監視系統(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 OMS)。
 

駕駛監控系統DMS的用處是在監視駕駛人的行為,偵測是否有可能引發駕駛失誤的身體狀態或行為動作,例如疲勞打瞌睡或抽菸吃東西等,並及時發出警報以提醒駕駛人停止相關危險動作,以避免因駕駛疏失造成事故,並保護其他用路人之安全。在乘客監視系統OMS的應用部分,主要是在避免遺忘小孩、寵物、或物品於車內,以確保乘客於車艙內的安全,並進一步提升乘車的體驗。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將先對車內安全監控系統的法規需求做一個簡要的說明,然後將分別對駕駛監控系統與乘客監視系統的功能需求及實現技術做一個概括性的整理與介紹,好讓讀者對於車艙內監視系統的重要性與功能需求有基本的了解與認識。

1. 歐盟率先立法將駕駛監控系統DMS列為新車必要配備
大多數的交通事故是有機會避免的,根據一些國際的研究統計顯示,至少有90%以上的車輛交通事故是由人為錯誤所造成的,在美國國家高速公路運輸安全管理局(NHTSA)於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也發現,在全美各地區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人為疏失所造成的比例在94%到96%之間1。因此,如果能改善或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就可以避免或降低汽車交通事故的機率,並減少對其他用路人的威脅與影響。
 
在歐洲也有相同的觀察,根據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委員的說明2,歐洲每年約有25,000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致命,而其中絕大部分可歸因於人為的失誤。為改變這樣的情形,歐盟因此在2019年就立法要求各種大小運輸車輛,要依車輛分類加裝各種相應之行車輔助警示系統3,而其中駕駛疲勞與注意力監控系統DMS是所有車輛都必須安裝的,此要求適用於自2022年7月以後出廠的新車型,以及2024年7月以後出廠的所有車型。
 
在乘客監控方面,美國正在推動一個名叫悶熱車輛法案(Hot Cars Act)的立法4,目的是要提供給駕駛人小孩遺忘車內的警告,以免孩童被關在悶熱的車內而窒息。而相同的技術也可應用於寵物或乘客的偵測,避免遺留人或物於車內的風險,這對提高乘客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

2. 駕駛監控系統的功能需求
駕駛監控系統主要偵測的風險有三種:
1) 駕駛員的睡意程度(Drowsiness),例如疲倦、打哈欠、眼皮低垂、闔眼打瞌睡等。
2) 駕駛的注意力程度(Attentiveness),例如是否有左顧右盼,或注意力未直視前方。
3) 駕駛分心處理旁騖(Distraction),例如抽菸、喝飲料、吃東西或打手機等動作。
 
傳統的機械式方法是藉由監測車速變化、方向盤轉動角度及煞車力度來判斷駕駛員的掌控車輛的程度,藉此判斷駕駛員是否有疲勞或睡意,但無法確認駕駛者的真實狀態。現代的駕駛監控系統主要是採用影像處理的方式進行,可以通過偵測人眼的開闔大小及眨眼頻率來判斷駕駛員的疲勞與睡意狀態。
 
要偵測駕駛員的注意力是否及中於前方,首先要偵測駕駛員瞳孔位置,並進一步估計其視線集中的方向是否於正前方的視角內,藉此判斷駕駛者是否專心,或是分心在車輛周邊的事物上,造成注意力分散。
 
比較困難且進階的技術是分心動作的偵測,像抽菸、喝飲料、打手機等,以傳統的電腦視覺(CV)方式所得到的辨認正確率有限,而新一代的方法採用卷積類神經網路(CNN)的人工智慧學習演算法,可以大幅提升這些動作的辨識率與正確性。
 
一旦偵測出駕駛人員有疲勞睡意、注意力不集中或分心去做其他事情的情況,駕駛監控系統就會發出對應的警告,提醒駕駛人要及時休息、集中注意力或立刻修正不當姿勢與動作,以確保行車安全。

3. 駕駛監控系統的實現技術
目前國際領先的車用一級(Tier-1)供應商,大多有開發駕駛監控系統DMS的產品與技術,例如,博世Bosch的疲勞睡意偵測系統除了以攝影機捕捉駕駛人眼睛的開闔大小、眨眼頻率與視線的移動之外,還增加其他溫度及無線感測器,可以測量駕駛人的體溫、心跳及呼吸速率,可用於判定駕駛員的生理狀況是否適合開車。
 
為了應付夜間或光線不足的情況,駕駛監控系統多半採用紅外線IR攝影機來偵測影像,同時用IR LED來補強車內光線的不足,例如歐洲的Valeo、日本的Denso及韓國的Hyundai Mobis,皆是採用紅外線IR攝影機來進行駕駛行為監控。
 

芯鼎科技的Ci1智能車用影像處理ISP晶片方案,可以同時處理彩色與紅外光影像感測器所接收的信號,並以內建的神經網路運算引擎NPU,執行駕駛員分心動作的辨識,非常適合應用於車內駕駛監控系統,已有國際人工智慧技術大廠採用Ci1開發新一代智慧駕駛監控攝影機之應用方案。

4. 車內乘客監控系統的功能需求與實現技術
車艙內的監視主要是在確認乘客座位的占用情形(Occupancy),是否有物品或人員在位子上?辨認占用位子的是什麼人物,大人、小孩還是寵物?若是有任何小孩或寵物遺忘在車內,就會發出警報通知駕駛人,以便即時處理。

單純的乘員偵測可以用機械式的重量感測或是用微米波雷達來進行活體偵測,但是如果要進一步分析乘員的活動與確認乘客的安全,就必須使用影像處理技術。
 
車艙內監視的進階功能主要是用於提升乘車體驗,這包括:
1) 乘客情緒偵測,可用於車艙內音樂或燈光氣氛的轉換與調整。
2) 乘客手勢辨認,可用於車艙內空調或娛樂系統之功能或曲目切換與音量控制。
3) 乘客動作偵測,可用於車內爭吵或暴力動作的偵測與警告,以維持車內乘客之安全。
 
目前提供車艙內乘客監視系統OMS或技術的廠商不是很多,已知的一級車用供應商有美國的Visteon及Xperi,其中Visteon的車艙監視方案加入了熱感應影像偵測技術,可以偵測車輛座位上的活體位置,再以影像處理辨認是小孩或寵物遺忘在車上,並及時發出警報。而在加州的Xperi公司的車艙監視系統則是採用動態視覺感測DVS技術,可以同時監視駕駛與乘客的動作情形,並分別發出適當的警告訊息。
 
芯鼎科技目前也在開發新一代的智慧影像處理系統晶片,除了支援一般彩色與紅外的影像感測器之外,也加入動態視覺影像感測器的支持,可以用於開發更新一代的車艙內影像監控系統,同時監控駕駛與乘客的動態情形。

5. 結論
為了減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傷亡,以及確保車內小孩的安全,駕駛監控系統及乘客監視系統都是必要的安全保護與警告裝置。歐洲已經立法要求2022年7月之後推出之新車款都必須配備駕駛疲勞睡意與注意力監控系統DMS,以減少因人為疏忽或失誤造成的事故與生命的損失。而美國也在推動希望於2023年立法要求乘用車輛加裝兒童遺忘車內的警報裝置,這些都顯示了車艙內監控系統的重要性,也是未來新車必備的功能。隨著歐、美、日、韓各大一級車用供應商陸續推出車艙內與駕駛監控系統方案,芯鼎科技也積極投入開發乘員與駕駛監控系統相關之技術與產品方案,以便支持未來廣大的應用需求。
 
參考資料
1. Pittsburgh Car Accident Law Firm, https://www.cbmclaw/auto-accident/
2. Road Safety: Commission welcomes agreement on new EU rules to help save lives.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19_1793
3. Regulation (EU) 2019/214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4. H.R.3164 – Hot Cars Act of 2021,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house-bill/3164/text